Episodios

  • 我是誰 ("Who Am I")
    May 16 2025
    Hi, 各位聽眾朋友們,平安!歡迎收聽愛的凱歌(Adore Him),我是Judy。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驗,坐火車時,看著車窗外的景色,心中想著,世界萬物的變化,就如同窗外飛逝的景色一般,而我自己在快速變遷的時代當中,生活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我什麼都不是(I am no body),我只是個無名小卒…。 Casting Crowns是美國當代基督教的搖滾樂團;Mark Hal—樂團的主唱—曾經在一次受訪中提到,一直以來,他習慣在汽車裡面,進行許多活動,包括與神之間個人性的交通、禱告、敬拜神、以及創作詩歌。有一年的感恩節夜晚,他開車載著妻子行駛在阿拉巴馬州(Alabama)一山間小路中。當他穿梭在這些山間小路時,他開始思想:我來到阿拉巴馬州這個山間的小城鎮,我只是個無名小卒,但我卻可以向著創造宇宙萬物的神對話,隨時隨處與祂交通,呼喊祂的名字,這是何等的稀奇!Mark Hall當時在車上領悟到,(他強調:就是在那個時候,他就是知道),在基督裡,他是新造的人,是得勝者;甚至比起這個更要緊的,他竟然可以與神親密的交通。在此同時,Mark Hall也意識到,我們人類就如同野地的草,今天還在、明天就枯萎消逝;又如同空中的水氣,隨時會蒸發消散。然而我們的上帝,如同聖經詩篇第八篇第四節到第五節所提到的:「人算甚麼,祢竟顧念他?世人算甚麼,祢竟眷顧他?祢叫他比天使微小一點,並賜他榮耀尊貴為冠冕。」 因著那次感恩節的夜晚默想創造他的神,Mark Hall寫下了詩歌〈我是誰〉(“Who Am I”)。對他而言,每當唱這首詩歌敬拜神時,最深深吸引他的,就是歌詞中的一段話 : Not because of who I am 不是因為我是誰, But because of what You’ve done 乃是因祢的作為, Not because of what I’ve done 不是因我的作為, But because of who You are 乃是因為祢是誰。 主耶穌在約翰福音6:44-51向我們啟示,他說道: 若不是差我來的父吸引人,就沒有能到我這裡來的;到我這裡來的,在末日我要叫他復活。 在先知書上寫著說:『他們都要蒙神的教訓。』凡聽見父之教訓又學習的,就到我這裡來。 這不是說有人看見過父,唯獨從神來的,他看見過父。 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信的人有永生。 我就是生命的糧。 你們的祖宗在曠野吃過嗎哪,還是死了; 這是從天上降下來的糧,叫人吃了就不死。 我是從天上降下來生命的糧,人若吃這糧,就必永遠活著。我所要賜的糧就是我的肉,為世人之生命所賜的。」 詩歌〈我是誰〉(“Who Am I”)是Casting Crowns樂團在2003年發行的專輯Casting Crowns其中的一首詩歌。今天節目的資訊欄中有這首詩歌的中、英文對照。節目尾聲,邀請您一同與我們團隊錄製的詩歌〈我是誰〉(“Who Am I”)中文版,一同來敬拜這位愛我們、保守顧念我們、以榮耀尊貴冠冕我們的三一神。我們下回見! ❤️ We welcome feedback and comments: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lrq2cwjl01k401v51igm6r6f?m=comment ❤️ 愛的凱歌 Adore Him: https://he-is-the-one-we-adore.firstory.io/ --------------------------------------------------------- ✏️ 〈我是誰〉(“Who Am I”) 詞曲|Words and Music by Mark Hall 編曲|Arranged by David Hahn --------------------------------------------------------- ✏️ 錄製團隊資訊 (Recording team information for “Who Am I” Mandarin version): 人聲|Voice: Fountain Lin 鼓手|Percussion: Priscilla Huang 吉他|Guitar: Fountain Lin 鍵盤|Keyboards: Vivien Lin & Judy Lin 後製混音|Sound Mixing: Vivien Lin --------------------------------------------------------- ✏️ 中英文歌詞對照 (Lyrics: English & Mandarin) 🎼 譯者|Translator: Judy Lin 🎼 日期|Date: Feb. 1, 2018 Verse 1 Who am I, that the Lord of all the earth 我是誰?創造萬物的主宰, Would care to know my name 知道我名字嗎? Would care to feel my hurt 在乎我傷痛嗎? Who am I, that the Bright and Morning Star 我是誰?那位明亮的晨星, Would choose to light the way for my ever wand’ring heart 為了徬徨中的我,會選擇光照我路? Pre-Chorus Not because of who I am 不是因為我是誰, But because of what You’ve done 乃是因祢的作為, Not because of what I’ve done 不是因我的作為, But because of who You are 乃是因為祢是誰。 Chorus I am a flower quickly fading 我如同將凋零的花朵, Here today and gone tomorrow 今天還在明天消逝, A wave tossed in the ocean 如大海中的波浪, A vapor in the wind 如風中的水氣, Still You hear me when I’m calling 當我呼喊 ...
    Más Menos
    11 m
  • 十架大能 ("The Power of the Cross")
    May 1 2025

    ❤️ We welcome feedback and comments: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lrq2cwjl01k401v51igm6r6f?m=comment

    ❤️ 愛的凱歌 Adore Him:
    https://he-is-the-one-we-adore.firstory.io/

    ---------------------------------------------------------
    ✏️ 〈十架大能〉(“The Power of the Cross”)
    詞曲|Words and Music by Keith Getty and Stuart Townend
    編曲|Arranged by Dan Galbraith

    ---------------------------------------------------------
    ✏️ 錄製團隊資訊 (Recording team information for “The Power of the Cross” Mandarin version):
    人聲|Voice: Roson Huang &Fountain Lin
    鼓手|Percussion: Priscilla Huang
    吉他|Guitar: Fountain Lin
    鍵盤|Keyboards: Vivien Lin & Judy Lin
    後製混音|Sound Mixing: Vivien Lin

    ---------------------------------------------------------
    ✏️ 中英文歌詞對照 (Lyrics: English & Mandarin)
    🎼 譯者|Translator: Judy Lin
    🎼 日期|Date: July 14, 2024

    VERSE 1
    Oh, to see the dawn
    最黑暗之日
    Of the darkest day:
    那清晨來臨
    Christ on the road to Calvary
    主基督前往加略山
    Tried by sinful men,
    受罪人審判
    Torn and beaten, then
    受撕裂鞭傷
    Nailed to a cross of wood.
    被釘在十架上

    CHORUS
    This, the pow'r of the cross.
    這十架的大能
    Christ became sin for us;
    主為我 成罪犯;
    Took the blame, bore the wrath"
    擔罪責 受忿怒
    We stand forgiven at the cross.
    十架前我們蒙赦免

    VERSE 2
    Oh, to see the pain
    喔看祢臉上
    Written on Your face,
    佈滿著痛苦
    Bearing the awesome weight of sin.
    承受驚人沉重的罪
    Ev'ry bitter thought,
    祢頭上冠冕
    Ev'ry evil deed
    沾滿著血跡
    Crowning Your bloodstained brow.
    承擔苦毒惡行

    CHORUS
    This, the pow'r of the cross.
    這十架的大能
    Christ became sin for us;
    主為我 成罪犯;
    Took the blame, bore the wrath"
    擔罪責 受忿怒
    We stand forgiven at the cross.
    十架前我們蒙赦免

    VERSE 3
    Now the daylight flees;
    今白日離去
    Now the ground beneath
    今大地震動
    Quakes as its Maker bows His head.
    如同造物主垂下頭
    Curtain torn in two,
    今幔子裂開
    Dead are raised to life;
    死人都復活
    "Finished!" the vict'ry cry.
    呼喊「成了」得勝

    CHORUS
    This, the pow'r of the cross.
    這十架的大能
    Christ became sin for us;
    主為我 成罪犯;
    Took the blame, bore the wrath"
    擔罪責 受忿怒
    We stand forgiven at the cross.
    十架前我們蒙赦免

    VERSE 4
    Oh, to see my name
    喔,看我名字
    Written in the wounds,
    寫在那釘痕
    For through Your suffering I am free.
    因祢受苦 我得自由
    Death is crushed to death;
    死完全失勢
    Life is mine to live,
    今我得生命
    Won through Your selfless love.
    因祢無私的愛

    CHORUS
    This, the pow'r of the cross.
    這十架的大能
    Christ became sin for us;
    主為我 成罪犯;
    Took the blame, bore the wrath"
    擔罪責 受忿怒
    We stand forgiven at the cross.
    十架前我們蒙赦免

    ------------------------------------------------------
    ✏️ 背景音樂 (Background Music):
    🎼 〈주가 일하시네〉(主正在行奇事)
    🎼 詞曲|Words and Music by 이혁진 (李赫鎭)
    =====================
    🎼〈이 땅에 오직〉(在地上只有)
    🎼 詞曲|Words and Music by 정종원 (鄭鍾元)
    =====================
    🎼 演奏|Performer: Judy Lin

    -----------------------------------
    ✏️封面設計|Cover Photo: Judy Lin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Más Menos
    14 m
  • 死亡受拘捕 ("Death Was Arrested")
    Apr 17 2025
    Hi, 各位聽眾朋友們,平安!歡迎收聽愛的凱歌(Adore Him),我是Judy。 按照教會的節期,明天就是受難日。在和大家分享詩歌之前,請我們先來聆聽一段聖經經文,記載在哥林多前書15:51-58。 我如今把一件奧秘的事告訴你們:我們不是都要睡覺,乃是都要改變, 就在一霎時,貶眼之間,號筒末次吹響的時候。因號筒要響,死人要復活成為不朽壞的,我們也要改變。 這必朽壞的總要變成不朽壞的,這必死的總要變成不死的。 這必朽壞的既變成不朽壞的,這必死的既變成不死的,那時經上所記死被得勝吞滅的話就應驗了。 死啊!你得勝的權勢在哪裡?死啊!你的毒鉤在哪裡? 死的毒鉤就是罪,罪的權勢就是律法。 感謝神,使我們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勝。 所以,我親愛的弟兄們,你們務要堅固,不可搖動,常常竭力多做主工;因為知道,你們的勞苦在主裡面不是突然的。 剛剛讀到的經文中說道:「我們不是都要睡覺,乃是都要改變,」又說:「死人要復活成為不朽壞的」、「這必朽壞的總要變成不朽壞的,這必死的總要變成不死的。」如此稀奇的事怎麼會發生呢?因為耶穌基督已經為我們勝過罪與死亡,祂已經復活得勝!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詩歌為〈死亡受拘捕〉(“Death Was Arrested”);這首詩歌出自於North Point Worship 於2017年發行的迷你專輯Nothing Ordinary。North Point Worship成立於2012年;此敬拜團隸屬於美國北喬治亞州一個叫作Noth Point Community Church的教會。 詩歌〈死亡受拘捕〉(“Death Was Arrested”)雖然是由North Point Worship團員們共同創作的,但這首詩歌一開始創作的靈感,是來自他們的鼓手Brandon Coker。幾年前,Brandon Coker接到叔叔的電話,邀請他去南喬治亞州的一個小城鎮(St. Mary)拜訪。當他開車抵達那裡後不久,就在小鎮上四處走走,忽然被遠方一顆巨大的樹所吸引,走過幾條街,快接近那棵樹時,他赫然發現自己在一個巨大的墓園裡。其中,有一個墓碑特別引起他的注意,墓碑上寫著:Samuel Burr,享年四十二歲。1831年4月2日,死亡阻止了他繼續人生的前進 (Death arrested his progress)。他安靜地、向著那不朽和永遠榮耀的盼望,在基督裡睡著了。 讀完墓碑上的文字,Brandon Coker拿起手機,將墓碑上的文字拍下來,從那時起,在滑手機時,就常常讀著那碑文上的字句。兩年多後,在教會舉辦的一個營會中,Noth Point Worship團員們聚集在一起,一同構思,打算要創作一首關於耶穌復活的詩歌。在大家沉思一段時間後,Brandon Coker打破沉默,首先開口,將當初拍下的那張照片跟團員們分享。大家特別對於Death arrested his progress這句話深有所感。雖然死亡阻止了這個叫做Samuel Burr的人繼續人生的旅程,但是團員們都深信:Jesus arrested death。於是,在營會中,從這句話切入,他們開始思想,主基督耶穌如何已經為眾人勝過罪和死亡,復活得勝。…團隊們一整個夜晚,不斷地絞盡腦汁,最後創作了詩歌〈死亡受拘捕〉("Death Was Arrested")。 這首詩歌總共有四節歌詞,而「死亡受拘捕,我生命開始」這兩句話則作為每節歌詞的結尾。在我們的資訊欄中有附上這首詩歌的中英文歌詞對照。在此,我就省略介紹每節歌詞的內容。自己在翻譯這首詩歌後,再次重新讀著詩歌歌詞時,特別是「死亡受拘捕,我生命從此開始」這兩句話,讓我想起在約翰福音11章,耶穌對馬大的話:「耶穌對她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你信這話嗎?』」我真是大大受到感動! 耶穌對我們的愛是何等的長闊高深!耶穌,祂是我們永活的盼望!耶穌,祂是我們永存的盼望!耶穌,祂是我們盼望的緣由!祂對我們的愛永不改變,向我們顯明的平安又是何等深廣!如同神藉著先知耶利米向我們曉諭的,祂說:「我賜給你們的,不是降災禍的意念,乃是平安的意念,叫你們末後有指望」。 在今天節目的尾聲,邀請您一同來聆聽由我們團隊錄製「死亡受拘捕」這首詩歌的中文版,讓我們一同來記念耶穌,祂是我們盼望的緣由!我們下次見! **更正啟事:口誤~音檔中的約翰福音15章,應改為約翰福音11章** ❤️ We welcome feedback and comments: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lrq2cwjl01k401v51igm6r6f?m=comment ❤️ 愛的凱歌 Adore Him: https://he-is-the-one-we-adore.firstory.io/ --------------------------------------------------------- ✏️ 〈...
    Más Menos
    13 m
  • 無一人/ 呼喊王耶穌 ("No Body/ All Hail King Jesus")
    Apr 2 2025
    Hi, 各位聽眾朋友們,平安!歡迎收聽愛的凱歌(Adore Him),我是Judy。過去五集的podcast,我們藉由聖詩改編的雙鋼琴曲,已經和大家分享一些聖詩背後的創作故事與歷史。而今天這集開始,連續三集(包含這集),配合教會節期,將分享以受難週、復活節為主題的現代詩歌。 在這一集,要和大家分享的詩歌為〈無一人/ 呼喊王耶穌〉 (“No Body/ All Hail King Jesus”)。這首詩歌出自Travis Cottrell發行的專輯Son Of God Son Of Man。整張專輯以「復活節」為主題,總共收錄九首詩歌。若有興趣想聽這張專輯完整的詩歌,需要到網站PraiseCharts,才有辦法收聽。 回來聚焦在今天要分享的詩歌〈無一人/呼喊王耶穌〉 (“No Body/ All Hail King Jesus”)。這首詩歌其實是將兩首詩歌—〈 無一人〉 (“No Body”) 和〈呼喊王耶穌〉 (“All Hail King Jesus”)—-結合並進行改編的詩歌。 首先,詩歌〈無一人〉 (“No Body”)原出自於Elevation Worship 2023年發行的專輯Can You Imagine?。這首詩歌以「神的羔羊」和「世界的光」此兩個形象來描述耶穌基督。歌詞的起頭,以約翰福音1:29這節聖經經文爲基礎,發出邀請,向世人說道:「…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歌詞中繼續描述,耶穌基督,除去世人罪孽的羔羊,祂就是世界的光。施洗約翰在約翰福音中也見證,說道:「生命在他裡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 這首歌的副歌歌詞,則以啟示錄5:5這節經文爲基礎,宣告耶穌基督的得勝。啟示錄5:5這麼說:「長老中有一位對我說:『不要哭。看哪,猶大支派中的獅子,大衛的根,他已得勝,能以展開那書卷、揭開那七印!」歌詞提醒我們:看哪,神羔羊耶穌基督,祂雖然成為了犧牲的祭,為我們受釘在十架,看哪!祂也是猶大的獅子,大衛的根,祂已經得勝! 這首詩歌在橋段(Bridge)的歌詞,內容則是宣告耶穌基督已經為我們戰勝罪惡與死亡的真理。耶穌已經復活!耶穌基督已經得勝!這段歌詞呼應著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5:55-57的見證:「死啊,你得勝的權勢在哪裡?死啊,你的毒鉤在哪裡?」死的毒鉤就是罪,罪的權勢就是律法。感謝神,使我們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勝!」 至於詩歌〈呼喊王耶穌〉 (“All Hail King Jesus”)原出自於Jeremy Riddle於2017年發行的專輯More。〈呼喊王耶穌〉 (“All Hail King Jesus”)也是一首傳遞耶穌基督受死與復活的真理,顯明天父對我們的愛的詩歌。Jeremy Riddle在這首詩歌,特別是副歌的部分,邀請我們,高聲呼喊,讚美與感謝祂犧牲的大愛。副歌歌詞如下: All hail King Jesus! 呼喊王耶穌! All hail the Lord of heaven and earth! 高聲呼喊天地的主宰。 All hail King Jesus! 呼喊王耶穌! All hail the Savior of the world! 高聲呼喊我們救主! 去年,Travis Cottrell和Mason Brwon共同合作,採用詩歌〈無一人〉 (“No Body”)的完整詞曲,並加入詩歌〈呼喊王耶穌〉 (“All Hail King Jesus”)的副歌,進行改編,創作新的詩歌,標題就是:〈無一人/ 呼喊王耶穌〉 (“No Body/ All Hail King Jesus”)。 現在,我們就一同來聆聽由我們團隊錄製的這首由Travis Cottrell和Mason Brwon共同改編的中文版詩歌。 。我們下次見! ❤️ We welcome feedback and comments: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lrq2cwjl01k401v51igm6r6f?m=comment ❤️ 愛的凱歌 Adore Him: https://he-is-the-one-we-adore.firstory.io/ --------------------------------------------------------- ✏️ 〈無一人/呼喊王耶穌〉(“No Body/ All Hail King Jesus”) 詞曲|Words and Music by Jason Ingram, Pat Barrett, Steven Furtick and Brett Younker 編曲|Arr. by Travis Cottrell & Mason Brown; Orch. mason Brwon --------------------------------------------------------- ✏️ 錄製團隊資訊 (Recording team information for “No Body/ All Hail King Jesus” Mandarin version): 人聲|Voice: Roson Huang &Fountain Lin 鼓手|Percussion: Priscilla Huang 吉他|Guitar: Fountain Lin 鍵盤|Keyboards: Vivien Lin & Judy Lin 後製混音|Sound Mixing: Vivien Lin --------------------------------------------------------- ✏️ 中英文歌詞對照 (Lyrics: English & Mandarin) 🎼 譯者|Translator: Judy Lin 🎼 日期|Date: March 4, 2024 〈無一人/ 呼喊王耶穌〉 (“No Body/ All Hail King Jesus”) 1 Verse 1 Behold the Lamb upon the cross 看神羔羊 在十架上 Who take away the sins of all 除去一切 眾人的罪; Forgiveness flows from hands and feet 和平的君 面對暴力, as violence meets the Prince of peace 祢手與腳 流淌饒恕。 Behold the King! 看,大君王! 2 Chorus Light of the ...
    Más Menos
    14 m
  • Crown Him with Glory
    Mar 22 2025
    Hi, 各位聽眾朋友們,平安!歡迎收聽愛的凱歌(Adore Him),我是Judy。 在浸信會出版的聖詩《頌主新歌》一書中,將〈齊來頌讚耶穌聖名〉(“All Hail the Power of Jesus’ Name”)、〈無量讚美和榮光〉(“All Glory, Laud, and Honor”)以及〈來擁戴主為王〉(“Crown Him with Many Crowns”)這三首聖詩,分類在「尊貴榮耀」(Glory and Honor)此主題。美國現代作曲家Sandra Zylstra結合以上這三首聖詩,改編成雙鋼琴曲,並將這首改編曲命名為“Crown Him with Glory”。在聆聽由我們團隊錄製的這首改編音樂,我們先來聽聽這三首聖詩背後的創作故事與歷史。 首先,第一首聖詩〈齊來頌讚耶穌聖名〉(“All Hail the Power of Jesus’ Name”)。此聖詩的詩詞是由Edward Perronet所創作。Perronet的父親是英國聖公會的牧師。Perronet信仰的成長不僅受父親的影響,更深受父親的兩位好友、也就是衛斯理兄弟(John and Charles Wesley)所影響。這可從後來Perronet甚至加入了衛斯理兄弟在英格蘭佈道旅行的行列,作為見證。在約翰衛斯理的日誌中,有一段關於這位年輕人,跟隨威斯理兄弟在佈道旅行中,受到迫害的記載。日誌中,約翰衛斯理這麼敘述:「人們突然靠近,將他推倒,把他丟進泥沼裡。因此,當他從那些迫害他的人身邊爬起來,再次進入我們聚會的地方,屋子中的我們,沒有一個人能夠認出他從哪裡來,也不知道他到底是誰。」 另外,關於Perronet和衛斯理兄弟之間的關係,還有一個故事。約翰衛斯理曾多次鼓勵Perronet對會眾講道,但他一直推辭、不願意接受這個邀請。在一次聚會中,約翰衛斯理並未事先告知Perronet,直接當著會眾宣布,當天講道的講員是Perronet。在一開始的驚訝與遲遲不肯上台講道後不久,他最後還是走向講台,並開口說道:「我要傳遞在這世上曾被宣講過的一篇最偉大的講道。」接著,他翻開聖經,從馬太福音第五章「登山寶訓」這段聖經經文開始讀起;他讀了馬太福音5-7章,讀完後,他就安靜地走回座位。 Perronet後來因為與威斯理兄弟對於誰能主持聖餐抱持不同的看法,再加上,他向衛斯理兄弟提議脫離英國聖公會 (Church of England)當權者的管理、卻受到拒絕,自此之後,Perronet與衛斯理兄弟分道揚鑣,在Canterbury獨立牧會,直到過世。 翻看過去的軼事與記錄,雖然人們對於Edward Perronet人際關係方面的評論,多是負面的—有人說他很沒有耐心、脾氣很不好、很難與他相處…,然而他單單尊崇與高舉主耶穌,毫無保留,投入一切的熱情與關注,也不怕付上代價的跟隨主、愛主,這點是沒有人反駁的。1779年,也就是離開衛斯理兄弟後,Edward Perronet創作〈齊來頌讚耶穌聖名〉(“All Hail the Power of Jesus’ Name”)的詩詞;幾年後他又將詩詞稍作修改。而美國的一位木匠、也是作曲家Oliver Holden在1792年,也就是Perronet過世的那一年,為這首詩譜曲。〈齊來頌讚耶穌聖名〉(“All Hail the Power of Jesus’ Name”)此聖詩的曲調原有三個。而今天在節目尾聲向大家呈現、彈奏的曲調,則是採用美國作曲家Oliver Holden創作的曲調。 接下來第二首要介紹給大家的聖詩為〈無量讚美和榮光〉(“All Glory, Laud, and Honor”)。這首詩詞原文為拉丁文,由中古世紀中期的一位主教Theodulf (Bishop of Orleans)所寫。Theodulf深受當時法蘭克國王查理大帝(Charlemagne)的賞識,成為宮廷成員重要的一份子,並負責管理多個修道院。此外,他也是一位學者、詩人、聖經翻譯學家、以及支持各樣藝術發展的人。然而,當查理曼大帝過世,他的兒子路易士(Louis the Pious)繼任王位後,就控告Theodulf聯合敵人,危害帝國的安全,最後以通敵的罪名逮補他,剝奪他一切原有的權利,並將他拘禁在一個偏遠的修道院。約四年後,他在那裡過世。 聖詩〈無量讚美和榮光〉(“All Glory, Laud, and Honor”)是Theodulf在被拘禁期間所寫的詩。詩的內容,根據馬太福音第21章耶穌騎著驢進入耶路撒冷城的場景。當耶穌騎著驢進入耶路撒冷城時,眾人把衣服鋪在路上、還有將砍下的棕樹枝也鋪在路上。眾人前行後隨地呼喊著說:「和散那(原有求救的意思,在此是稱頌的話)歸於大衛的子孫!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高高在上和散那!」 關於聖詩〈無量讚美和榮光〉(“All Glory, Laud, and Honor”),有傳聞,有一天當國王路易士走在路上、經過一個地方,在不遠處就聽到有人在唱歌,歌聲很好聽,他大受感動,便問身旁的人:「那歌聲從哪來?...
    Más Menos
    19 m
  • 恩典大過我罪("Grace Greater than Our Sin")
    Mar 7 2025
    Hi, 各位聽眾朋友們,平安!歡迎收聽愛的凱歌(Adore Him),我是Judy。今天 和大家分享聖詩〈恩典大過我罪〉(“Grace Greater than Our Sin”) 。 在1870年代初期,一位住在芝加哥的青年,他的名字為David Caleb Cook。身為主日學老師,他對兒童基督教教育一直有很大的熱情與使命。走在路上只要看到小朋友,就會邀請他們到教會參加主日學。在教學過程中,有鑒於主日學教材的貧乏或者教材中有些內容的不恰當,David Caleb Cook於是自己開始著手寫主日學課程。為了方便作業,他就在父親開設的印刷店中工作。每次寫完一個教案,就直接在自家經營的印刷店中印刷教材;每次他都多印幾份,帶去教會和其他的主日學老師分享。1875年,他以自己的名字成立了David C. Cook出版社。 隨著時間推進,David Caleb Cook經營的出版社也開始和其他的基督徒作家合作;Julia H. Johnston 就是其中一位。Julia H. Johnston不僅僅是位作家,也接手管理由母親創辦的宣教機構。她也投入主日學的教學長達四十年。Julia H. Johnston撰寫的許多主日學課程,都透過David C. Cook 出版社發行。除了是作家、主日學老師、宣教機構執行長的身分,Julia H. Johnston也從事聖詩的創作。她一生創作約五百首聖詩。今天和大家介紹的聖詩〈恩典大過我罪〉(“Grace Greater than Our Sin”)的詩詞,就是她創作的。在默想與查考羅馬書第五、第六章這兩章的聖經經文後,為見證神奇妙慈愛的恩典,她寫下了〈恩典大過我罪〉(“Grace Greater than Our Sin”)的詩詞。 在Julia H. Johnston創作這首聖詩的詩詞後,不久,Daniel B. Towner為這首聖詩譜曲。Daniel B. Towner小時便開始學習音樂,也曾接受作曲家George Root的訓練。George Root就是和素有聖詩皇后之稱的芬妮長期合作、一同創作聖詩的作曲家。Daniel B. Towner原本是在紐約(New York)、俄亥俄州(Ohio)、肯塔基州(Kentucky)這些地方的不同教會服事,擔任詩班指揮與輔導。後來他搬到芝加哥,接受Dwight L. Moody的邀請,在穆迪聖經學院的音樂系服事。也就是從那時起,他得以出版許多創作的聖詩。據估計,他一生創作約兩千多首的聖詩曲調,並出版14本的聖詩。其中的一本聖詩—Hymns Tried and True—於1911年出版,並在當中向世人介紹聖詩〈恩典大過我罪〉(“Grace Greater than Our Sin”)。Daniel B. Towner將這首聖詩的曲調命名為Moody,一方面是記念他與Dwight L. Moody之間一同服事神的關係;另一方面也表達他與穆迪聖經學院的連結。 今天和大家介紹的聖詩〈恩典大過我罪〉(“Grace Greater than Our Sin”),其中除了提到創作這首詩詞與曲調的作者,也提到了相關的人物,例如佈道家也是穆迪聖經學院的創辦人Dwight L. Moody、出版社創辦人David Caleb Cook,以及幫助Daniel B. Towner在創作音樂上成長的George Root。 這些歷史上的人物,雖來自不同的背景與經歷,但他們都被神奇妙的恩典大能所觸摸與得著。他們忠心信實地在各自的崗位上,按著神給個人不同的恩賜,以文字、口說、音樂、歌唱等等多樣的形式,口唱心和且不斷地向世人傳揚一個共同的信息:神奇妙的恩典。 而時間來到二十一世紀的今日,美國現代作曲家Sandra Zystra,將聖詩〈恩典大過我罪〉(“Grace Greater than Our Sin”)改編為雙鋼琴曲,並且以這首聖詩第一節的第一句作為這首雙鋼琴曲的標題。標題為:Marvelous Grace of Our Loving Lord。 節目的資訊欄有聖詩〈恩典大過我罪〉(“Grace Greater than Our Sin”)中、英文歌詞的對照。在今天節目的尾聲,邀請您一同來聆聽這首以聖詩〈恩典大過我罪〉(“Grace Greater than Our Sin”)改編的雙鋼琴曲Marvelous Grace of Our Loving Lord。願我們一同領受慈愛的神奇妙的恩典,因祂的恩典大過我們的罪。我們下次見! ❤️ We welcome feedback and comments: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lrq2cwjl01k401v51igm6r6f?m=comment ❤️ 愛的凱歌 Adore Him: https://he-is-the-one-we-adore.firstory.io/ --------------------------------------------------------- ✏️ Marvelous Grace of Our Loving Lord From Sunday Worship For Two Piano Duets, Volume 1 雙鋼琴編曲|Arranged by: Sadran Zylstra 演奏|Performed by Judy Lin and Vivien Lin 混音&後製|Sound Mixing & Mastering by Vivien Lin 詞|Words by Julia H. Johnston 曲|Music by Daniel E. Towner 1 Marvelous grace of our loving Lord, Grace that exceeds our sin and our guilt! Yonder on Calvary's mount out-poured– There where the blood of the Lamb was spilt. Refrain: Grace, grace, God's grace, Grace that will pardon and cleanse within; Grace, ...
    Más Menos
    11 m
  • When We Get to Heaven
    Feb 22 2025
    Hi, 各位聽眾朋友們,平安!歡迎收聽愛的凱歌(Adore Him),我是Judy。 不知道大家家裡有沒有一本或兩本以上、不同教派彙編的聖詩詩歌本?若答案是肯定的,不知道大家會不會去翻開聖詩的目錄,看看這些聖詩是以什麼樣不同的主題做分類!今天要和大家分享有關「天家」這個主題有關的聖詩。 首先要和大家介紹聖詩〈點名時刻〉(“When the Roll Is Called up Yonder”)。此首聖詩的詞曲創作者為巴萊克(James M. Black, 1856-1938),他是美國賓州衛理公會的詩班指揮、主日學老師與青年團契輔導。有天前往郵局的路上,他選擇走一條平常不會走的捷徑。當進入一條巷子,看到一位大約十三歲左右的女孩,全身髒兮兮,滿臉愁容。他立刻向前詢問對方, 「孩子,妳去教會嗎?」 「沒有,先生。我沒有適合的衣服。」女孩子回答。 「妳叫什麼名字?」巴萊克(James M. Black)接著問。 「貝西(Bessie)」女孩說。 「貝西,很快地我會請我的太太、還有兩位女士去你們家拜訪!」巴萊克(James M. Black)說完後,就繼續往郵局的方向前進。 不久,巴萊克(James M. Black)的太太和教會的兩位姊妹就去拜訪貝西(Bessie)的家,並為她預備乾淨的衣物。從那時起,貝西(Bessie)開始並穩定地參加主日學和青年團契聚會。 在團契聚會中,巴萊克(James M. Black)教導與訓練青少年的其中一種方式,就是每次聚會的開頭會先點名;每位被點到名字的青少年,要背誦一節聖經經文。某天晚上聚會點名時,貝西(Bessie)缺席。巴萊克(James M. Black)心想:是否貝西(Bessie)的爸爸又喝醉酒,攔阻她來參加聚會?還是貝西(Bessie)生病了?對於當晚聚會貝西的(Bessie)缺席,巴萊克(James M. Black)突然有很深地領受,於是對在場所有青年說道:「人生最遺憾的事,就是當羔羊生命冊被展開點名時,我們的名字不在其中。」 當晚聚會一結束,巴萊克(James M. Black)就帶著妻子去探望貝西(Bessie)。他們發現貝西(Bessie)病得很嚴重,但她的父親沒有錢,無法帶她去看醫生。於是巴萊克(James M. Black)立刻找自己的私人醫生來來看看貝西(Bessie)的狀況。診斷結果,貝西(Bessie)得了肺炎。 結束探訪、走在回家的路上,巴萊克(James M. Black)想著聚會時發生的事,並苦於找不到一首可以拿來吟唱以回應當晚領受的聖詩。而將要抵達家門時,心中有個聲音對他說:「你何不自己寫一首歌?」很快地,他心中自然浮現了歌詞。他走到鋼琴前,試著彈奏幾個音符…,音樂也隨著歌詞湧現。短短十五分鐘內,〈點名時刻〉(“When the Roll Is Called up Yonder”)就此誕生。巴萊克(James M. Black)相信這是神親自成就的,所以完成這首創作後,不論詩詞或曲調,他都不曾再做任何的更動或修改,直到如今。當晚,他也向神禱告,「主啊!在那點名的時候,求你讓我也在其中,聽見自己的名字。」聖詩〈點名時刻〉第一節歌詞與副歌如下: 主耶穌再臨那日 號筒必要高聲吹起 那早晨永遠光輝燦爛無比 凡世上得救的人 必在那邊歡然相會 在那邊點名 我亦必要其內 在那邊點名的時候 在那邊點名的時候 在那邊點名的時候 我亦必在其內 聖詩〈點名時刻〉(“When the Roll Is Called up Yonder”)首次公開,是在貝西的告別式。就在那晚聚會的幾天後,貝西過世。青年團契在貝西的告別式禮拜中,吟唱這首聖詩。 〈當我們都回天家〉(“When We All Get to Heaven”)也是一首關於「天家」此主題的聖詩。其詩詞創作者Eliza E. Hewitt和巴萊克(James M. Black)一樣,對基督教教育有很大的負擔。若說巴萊克(James M. Black)窮盡一生,致力於在青少年當中為基督贏得靈魂;那麼Eliza E. Hewitt則是對於教導兒童聖經真理,有著極大的熱情與使命。她不僅委身於兒童主日學的侍奉;她創作的每首詩詞,背後只有一個目標,就是藉由這些詩詞,盼望能夠將福音真理傳遞給所有的兒童。〈當我們都回天家〉(“When We All Get to Heaven”)就是她寫給兒童的其中一首聖詩。 最後一首要和大家分享關乎「天家」此主題的聖詩就是〈同聚美地〉(“Sweet By and By”)。告別式禮拜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這首聖詩。這首聖詩的英文標題Sweet By and By和翻譯成中文的標題的意思差很多。中文標題之所以是翻譯成「同聚美地」,主要是根據這首聖詩的詩詞內容翻譯的。有些中文聖詩也將Sweet By and By 翻譯為「讚慕美地」。 〈同聚美地〉(“The Sweet By and By”)是在一家藥房,同一時間,兩個好朋友合力創作的一首聖詩...
    Más Menos
    17 m
  • 親近,更親近 ("Nearer, Still Nearer")/ 與主更親近 ("Nearer, My God, to Thee")
    Feb 8 2025
    Hi, 各位聽眾朋友們,平安!歡迎收聽愛的凱歌(Adore Him),我是Judy。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兩首讚美詩—〈親近,更親近〉(“Nearer, Still Nearer”)以及〈與主更親近〉(“Nearer, My God, to Thee”)。 〈親近,更親近〉(“Nearer, Still Nearer”)的詩詞與曲調都是由Lelia N. Morris所創作。Lelia N. Morris出生在美國俄亥俄州,她的一生幾乎都在該州的馬爾他(Malta)度過。她的父親是美國南北戰爭中的軍人,退役回家鄉後不久便過世。於是她和姊姊、媽媽開了一家女帽店,維持家庭生計。她的母親非常重視她和其他六個弟兄姐妹們的信仰與靈性成長,經常以聖經的話語教導他們。 而雖然家境貧寒,鄰居發現她有音樂天賦,便允許她隨時可以去鄰居家練琴。她13歲開始,便在教會司琴。Lelia N. Morris一生創作了約超過一千首以上的聖詩詩詞與曲調。對她來說,創作詩歌如同做每天的家務一樣。她身邊隨時會帶著紙與筆,將任何的體會與感受記錄下來,為著詩歌創作隨時做預備。她經常參加在俄亥俄州內舉辦的靈修營會。她曾分享,許多創作詩歌的靈感皆是在參加靈修會時得到啟發。 1913年,Lelia N. Morris 50多歲時,視力開始衰退,所以她的兒子製作了一塊 28 英尺長的大黑板,上面寫著五線譜,好讓她能夠繼續創作詩歌。然而不到一年,她的視力完全消失。即便在如此的景況,在她幾位信實朋友的協助之下,Leia N. Morris能夠持續創作。1928 年,大約她去世前一年,她和丈夫搬到俄亥俄州奧本市(Auburn),與女兒 (R. W. Funk) 同住,隔年7 月 23 日在那裡去世。 〈親近,更親近〉(“Nearer, Still Nearer”)這首讚美詩共四節歌詞,歌詞中指出親近救主必不可少的幾個要素。第一節歌詞指出,我們必須渴望親近主;渴望親近祂,投靠在祂的懷抱。主希望我們親近祂。那些如此親近祂的人,主要成為他們的避難所,並要安息在祂的裡面(詩篇61:3)。 第二節歌詞告訴我們,我們必須尋求耶穌的寶血帶來潔淨,好讓我們更加親近主。我們來到主的面前,有什麼可以獻給主的呢?來到主的面前,我們所帶來的任何東西都不能成為贖罪的祭物(提多書3:5)。我們的心充滿著許多的罪惡與污穢,然而「憂傷痛悔的心」,主必不輕看(詩篇51:17)。憑著信心,我們相信主耶穌的寶血必要潔淨我們。我們的「罪雖像硃紅,必變成雪白;雖紅如丹顏,必白如羊毛。」(以賽亞書1:18) 第三節歌詞進一步告訴我們,來到主面前親近祂,不僅要有一顆謙卑降伏在主面前悔改的心,還當下定決心棄絕一切的罪惡。單單親近主;親近、親近、更親近—親近為我們受釘十架的主耶穌。 第四節歌詞告訴我們,耶穌基督是我們靈魂的錨—我們有這靈魂的錨,又堅固又牢靠(希伯來書6:19),幫助我們度過許多的歲月,直到那日的來到,在祂永恆的榮耀中,與主永遠同在。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另外一首讚美詩,標題為〈與主更親近〉(“Nearer, My God, to Thee”)。這首讚美詩是生活在1800年代初期的英國女演員、詩人和讚美詩作家Sarah Flower Adams創作的。1841年,教會的牧師威廉·福克斯(William Fox)到Adams在倫敦的家中拜訪。交談中,牧師提起自己找不到一首適切配合接下來主日講道、讓會眾能夠一同頌唱的回應詩。Sarah F. Adams聽完後,便主動地開始著手創作,一週內完成了〈與主更親近〉(“Nearer, My God, to Thee”)。不久之後,她的姊姊協助創作這首讚美詩的曲調。 〈與主更親近〉(“Nearer, My God, to Thee”)總共五節歌詞。若要了解這首讚美詩的創作,須先了解創世記28:10-22這段聖經經文的內容,因這正是威廉·福克斯(William Fox)當時講道選擇的主要經文。這段經文提到雅各離開別是巴,前往哈蘭的途中,因太陽西下,便拿了一塊石頭,當作枕頭睡覺。在睡夢中,夢見天梯,看見有神的使者上上下下,耶和華站在梯子上,對雅各說:「我是耶和華你祖伯拉罕的神,也是以撒的神。」雅各醒來後,在那裡設立祭壇,敬拜神,並稱那地為「伯特利」(上帝的家)。 〈與主更親近〉總共有五在歌詞。第一節歌詞的內容是信仰者表明渴望且願意與主親近、更加親近的告白。信仰者說道:我願與主親近,更加親近。就算被釘十架,還是願意如此歌唱頌揚,「我願與主親近,更加親近。」第二、三、四節歌的內容,主要就是敘述創世記28:10-22這段聖經經文的內容。最後一節歌詞,則是描述聖徒渴望展開喜樂的翅膀,...
    Más Menos
    16 m
adbl_web_global_use_to_activate_T1_webcro805_stickypop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