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向书 Podcast Por 越向 arte de portada

越向书

越向书

De: 越向
Escúchala gratis

Acerca de esta escucha

历史故事和国际时事评论


目标是为中文世界提供一份内容严肃而又有吸引力的历史叙事。


Sing in me, Muse, and through me tell the story……



Become a Sponsor on 爱发电:https://afdian.net/a/yuexiangshu


Become a Sponsor on Patreon :https://patreon.com/user?u=104865145&utm_medium=clipboard_copy&utm_source=copyLink&utm_campaign=creatorshare_fan&utm_content=join_link


Email: yuexiangshu2000@gmail.com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Copyright 2023 Albert
Ciencia Política Ciencias Sociales Mundial Política y Gobierno
Episodios
  • 46: 是否“将婴儿扼杀在摇篮里”——关于1969年苏联对中国实施“核手术”问题
    Jul 3 2025
    美国空军的B-2轰炸机向福尔道核设施第一处目标点投下钻地弹……这种冷战时代两个超级大国多次策划但从未实施的“外科手术式打击”,终于出现在人们眼前。曾几何时,中国也多次遇到过类似的局面……时点注释:07:25 国务卿罗杰斯致总统备忘录:苏联对中国核设施进行打击的可能性,1969年9月10日,Memorandum for the President from Secretary of State William Rogers, "The Possibility of a Soviet Strike Against Chinese Nuclear Facilities," 10 September 1969, Source: National Archives, SN 67-69, Def 12 Chicom。08:04 见美国国务院致香港领事馆电,1969年8月21日,State Department cable 141208 to U.S. Consulate Hong Kong etc., 21 August 1969, Source: National Archives, SN 67-69, Pol Chicom-USSR。乌克兰学者著作《达曼斯基岛事件》,Рябушкин Д.С. Мифы Даманского,Москва: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АСТ,2004,p.258。08:51 约翰·霍尔德里奇和赫尔穆特·索南费尔特致亨利·基辛格备忘录,1969年9月12日,Memorandum from John Holdridge and Helmut Sonnenfeldt,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 Staff, to Henry Kissinger, "The US Role in Soviet Maneuvering Against Peking," 12 September 1969,Source: National Archives, Nixon Presidential Materials Project,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 Files, box 710, USSR Vol. V 10/69。09:05 [美]亨利·基辛格:《白宫岁月——基辛格回忆录》第一册,陈瑶华等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0年版,第240、253页。09:43 中方对苏联《军事战略》一书的反应,见:[俄] С.贡恰罗夫、В.乌索夫:《柯西金和周恩来在北京机场的会谈》,马贵凡译,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三研究部编译研究处编:《国外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研究译文集》第二集,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9年版,第398、406页。10:16 莫斯科广播电台的播音,见:齐辛:《珍宝岛事件真相(增编本)》,香港:集思图书公司1969年版,第35-45页。10:52 其他威胁信息,见:[俄] С.贡恰罗夫等:《苏联与中国的军事对抗》,《国外中共党史研究动态》1993年第4期,第20页。12:13 美国官员反复强调不能让北京觉得美国是在默许苏联的行动,见:米里亚姆·坎普斯致副国务卿埃利奥特·理查备忘录,1969年8月29日,Memorandum from Miriam Camps, State Department Planning and Coordination Staff, to Under Secretary of State Elliot Richardson, "NSSM 63 - Meeting with Consultants," 29 August 1969, Source: FOIA Release to 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艾伦·怀廷致基辛格函,1969年8月16日,Letter from Allen S. Whiting to Henry Kissinger, 16 August 1969, enclosing report, "Sino-Soviet Hostilities and Implications for U.S. Policy",Source: National Archives, Nixon Presidential Materials Project, box 839, China。多勃雷宁与基辛格会谈纪要:越南问题与中美苏三角关系(1969年10月9日),АВПРФ,Ф.0129,оп.53,п.399,д.6,л.175-180。13:09 基辛格并十分担心中国对美苏勾结问题的看法,见:基辛格致尼克松总统备忘录,1969年10月11日,Memorandum from Henry Kissinger to President Nixon, "The US Role in Soviet Maneuvering Against Peking," 29 September 1969, Source: National Archives, Nixon Presidential Materials Project,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 Files, box 337, HAK/Richardson Meeting May 1969-December 1969。14:26 中国同意在最后期限之前与苏联会谈,见:《柯西金和周恩来在北京机场的会谈》。14:56 苏联一方面宣称北京正准备对苏联发动核战争,见:1969年8月12日中情局报告:苏联与中国,Section 32, NIE 11/13-69, The USSR and China, 12 August 1969, 载National Intelligence Council ed.,Tracking the Dragon:National Intelligence Estimates on China During the Era of Mao,1948-1976,NIC 2004-05,October 2004, pp.541-559。15:01 另一方面又强调苏联要沉稳而克制,见:苏共中央全会会议速记: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的报告和决议(1969年6月26日),РГАНИ,ф.2,оп.3,д.161,л.3-20об。15:11 美国人分析,苏联有可能对中国的核设施进行攻击,见:1969年8月16日艾伦·怀廷致基辛格函。15:46 苏联有可能用核武器来抑制中国的人力优势,见:《柯西金和周恩来在北京机场的会谈》。16:17 1969年10月9日多勃雷宁与基辛格的会谈,见1969年10月9日多勃雷宁与基辛格会谈纪要。17:12 1960年代初,美国还曾试探过苏联是否有兴趣与其联手对中国刚刚起步的核能力采取行动,见:1969年8月18日美国务院谈话备忘录,U.S. State Department Memorandum of Conversation, "US Reaction to Soviet Destruction of CPR [Chinese Peoples Republic] Nuclear Capability; Significance of Latest Sino-Soviet Border Clash, ...," 18 August 1969, Source: ...
    Más Menos
    24 m
  • 45 法治国之梦:十九世纪德国公法学“讲稿”【越向版】
    Jul 2 2025
    “法治国”三个字听上去有点生僻,大家平常听过的是“依法治国”这四个字。事实上,德国的公法学对所有大陆法系的国家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特别是苏联公法学和日本公法学,而这两个国家的公法学又极大地影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法学。所以德国人关于“法治国”(Rechtsstaat)的梦想其实与我们息息相关。-时间轴-01:33 从康德开始的法治国之梦。05:57 什么叫法治国?12:43 康德一代的法治国之梦遭遇四大挑战:民族主义、浪漫主义、科学主义和历史主义。16:21 梦碎184822:35 俾斯麦的决断!26:55 什么叫“法学方法”?32:27 第一个德意志法治国的四大特点。39:26 法治国之梦就此实现了?43:38 对这个法治国的各种批评。49:31 这个德意志第一法治国的倒塌。51:59 德意志第二法治国(魏玛共和国)的失败。1:04:05 都是什么神人在学习公法学啊?本集提到的法学家们:卡尔·格贝尔(Carl Gerber),以其1865年出版的《德意志国家法的基本特征》(Grundzüge eines Systems des deutschen Staatsrechts)创立了实证主义法学。保罗·拉班德(Paul Laband),德意志帝国的“宪法教宗”,德国实证主义法学的落实者,帝国宪法的主要起草人。在他看来,一个国家的历史、哲学和社会学全都应该被排除在国家法研究之外,必须永远为坚实的判决事先准备好一套法典。奥托·迈耶(Otto Mayer)是行政法领域的拉班德,是他将行政法系统化,确立了其基本概念与一般理论,使之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鲁道夫·冯·耶林(Rudolf von Ihering),1872年将自己著名的演讲《为权利而斗争》(Der Kampf ums Recht)付梓,结果在50年间再版20次。耶林认为,权利不是自然而然出现的,权利永远都面临着被侵犯、被抑制的危险。因为你在主张自己的权利时,总会有人觉得自己的利益正在受到威胁,其反应通常是去否定你的权利。所以,如果谁要认定什么是权利,谁就要时时刻刻准备着去主张这个权利,而要实现权利,就必须时时刻刻准备着为权利而斗争。奥托·冯·祁克(Otto von Gierke),是一位有日耳曼学家学背景的法律史学家,是社会自由派,也是一位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19世纪末的生命哲学影响的法律政治学家。胡戈·普罗伊斯(Hugo Preuß),祁克的学生,《魏玛宪法》的主要起草人,特别阐述过团体成员与集体人格在自治方面的关联。- 参考文献 -劳东燕:《自由的危机:德国“法治国”的内在机理与运作逻辑—兼论与普通法法治的差异》,载《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第6卷第2辑。刘争志、林恩伟:《德国法治国概念源流考略及新探》,载《法治论丛》2010年第6期。刘刚:《德国“法治国”的历史由来》,《交大法学》2014年第4期。赵宏:《为什么要让人成为人?,〈纳粹德国的法与不法〉》,载于赵老师等人公众号【法律圆桌】(https://mp.weixin.qq.com/s/_xnDg6U-TKS6I8TI-e3t1g)Thomas Nipperdey, Deutsche Geschichte 1966-1918, Band I, Arbeitswelt und Bürgergeist, München: C. H. Beck, 1990. (有部分内容直接引自该书。 )陈新民:《德国公法学基础》,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耶林:《为权利而斗争》,胡宝海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高仰光:《纳粹德国的法与不法》,北京:商务印书馆,2024年。蔡定剑:《夜阑烛火集》,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节目中引用的电影作品电影《茶馆》(老舍编剧,北京人艺出演,谢添执导)电影《错位》(黄建新作品)-絮语-本期节目是一次实验。法学,因其术语众多、逻辑复杂而构成了相当高的理解门槛。德国法学家写的法学著作,不要说我看不懂,普通德国人也看不懂。当然,耶林的那本《为权利而斗争》是个例外。法学家写公法学方面的文章,对历史背景往往一笔带过,还说这些方面的工作就留个历史学者吧,但真正介入的历史学人极少。因为确实是吃力不讨好,写得四平八稳,没人看你一个外行写的东西,而写出一点新意来呢,又有被讥笑的危险。我想试试看,失败就算了,但我有一个梦想,真有专家听了,比如说北大的赵宏老师听了一下,她说,有点意思,那就什么都值了。最近察觉,自己的节目有贩卖焦虑的征兆,这是要准备卖课了吗?^_^ 我衷心希望大家多从身边发现生活中阳光和积极的那一面,不但保持观察和思考,也保存自己的生命力。听上去有点玄,但主要就是保持健康,保护自己身体里生发出来的积极欲念,呵护自己的好奇心。...
    Más Menos
    1 h y 10 m
  • 44 细读康德《什么叫启蒙?》
    Jun 8 2025
    中文里的“启蒙”,与当时康德说的启蒙(Aufklärung)之间是有偏差的,他所说的启蒙没有那种“老师教学生,大人教小孩”的意思。那如果是这样的话,走出中世纪,为什么需要启蒙呢?编出经院哲学巅峰之作《神学大全》的托马斯·阿奎那是小孩吗?让圣座的权势凌驾于欧洲诸王之上的教宗英诺森三世是小孩吗?或者说,他们处于蒙昧之中吗?那些威尼斯商人、热那亚水手和汉萨同盟的市民,他们是蒙昧之人吗?他们的智力难道有什么问题吗?节目开头提到的那些问题,可能需要我们回到原文才能得到解答。这样一段一段读,可能是笨办法。但其实也是在走一条捷径,对于那些原文比较浅显的经典作品,直接去读,反而能够暂时绕开那些数百年来沉淀在上面的其他人的研究,尽可能快地与作者坐在一起。-时间轴-1:00 为什么简单说“摆脱不成熟状态”,并不足以让我们理解康德对启蒙的看法? 启蒙,首先是一个出口(Ausgang)。5:00 启蒙一词的在中国的含义中天然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权力关系。07:30 《回答一个问题,什么叫启蒙》一文的历史背景。11:29 冒死献丑,读原文的第一段。 康德所言的“不成熟”,很可能指的是一种丧失了对自己的监护权的状态,或者说一种受人监护的状态。16:43 “巨婴”这个概念有点接近康德所描述的启蒙前的状态。20:46 上位者其实乐见人们保持在这种状态之中。23:27 康德谈启蒙与革命的关系。28:07 理性的私下使用与公开使用之间的区别32:07 人人都可以是学者。37:26 老实人康德突然展现出他“金刚怒目”的一面。41:34 康德:还有比施加干预更糟糕的情况,那就是有最高统治者居然如此的自降身价,在自己的国家之内,支持几个在精神方面施加暴政的人去打压广大人民。48:26 康德说的,便对吗?补充:9:00 其实这里说得不对。这篇文章虽然有自己的独立性,但与康德思想(特别是伦理学)中的许多核心概念还是直接相关的,比如关于“自由意志”的概念,“人是目的而非手段”的命题,特别是“勇于自己运用理性以拒绝偏见”的命题在6年后(1790年)的《判断力批判》中有了更加严谨的说明。13:00 这里面有个推理过程:因为这个关键词Unmündigkeit的反义词就是去掉前缀Un-,成为mündigkeit(成人属性,成熟状态),与它型近相关的词就是Mundschaft(保护关系),而与它相联系的就是Vormundschaft——监护权。- 部分引文-原文的第一段:(德文)Aufklärung ist der Ausgang des Menschen aus seiner selbstverschuldeten Unmündigkeit. Unmündigkeit ist das Unvermögen, sich seines Verstandes ohne Leitung eines anderen zu bedienen. Selbstverschuldet ist diese Unmündigkeit, wenn die Ursache derselben nicht am Mangel des Verstandes, sondern der Entschließung und des Muthes liegt, sich seiner ohne Leitung eines anderen zu bedienen. Sapere aude! Habe Muth, dich deines eigenen Verstandes zu bedienen! ist also der Wahlspruch der Aufklärung. (英文)Enlightenment is man's release from his self-incurred tutelage. Tutelage is man's inability to make use of his understanding without direction from another. Self-incurred is this tutelage when its cause lies not in lack of reason but in lack of resolution and courage to use it without direction from another. Sapere aude! "Have courage to use your own reason!" - that is the motto of enlightenment. (translated by Lewis White Beck)(中文 一)启蒙便是人脱离他强加于自身的那种不成熟。所谓不成熟,是指人在无他人指导时便无法运用自己的理智。而这种不成熟,当其根源不在缺乏理智,而在于无他人指引便缺乏决心和勇气来运用自身的理智时,我们便说它是人强加于自身的。因此启蒙的箴言便是:Sapere aude!(勇敢地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王麓 译)(中文 二)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Sapereaude!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何兆武 译)(中文 三)启蒙就是人从他咎由自取的受监护状态走出。受监护状态就是没有他人的指导就不能使用自己的理智的状态。如果这种受监护状态的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缺乏无需他人指导而使用自己的理智的决心和勇气,则它就是咎由自取的。因此,Sapere aude(...
    Más Menos
    55 m
Todavía no hay opinio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