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仁哥 vs. 海馬妹 EP05:你的大腦+AI:誰在寫?誰在想? Podcast Por  arte de portada

杏仁哥 vs. 海馬妹 EP05:你的大腦+AI:誰在寫?誰在想?

杏仁哥 vs. 海馬妹 EP05:你的大腦+AI:誰在寫?誰在想?

Escúchala gratis

Ver detalles del espectáculo

Acerca de esta escucha

今天我們來聊一個超級有趣的話題:當我們用不同工具(像是 AI 或搜尋引擎)來寫文章的時候,我們的大腦會怎麼反應?這不是什麼科幻小說,而是一份由 MIT Media Lab 團隊做出的真實研究。 這項研究找來了幾組參與者,一組完全靠自己思考(也就是純腦力),一組用搜尋引擎,另一組則使用 ChatGPT。研究團隊用腦電波儀記錄下他們在寫作時的大腦活動,特別關注不同頻段的腦波(像是 delta、theta、alpha 和 beta),並分析他們寫出來的文字風格和用語差異。 結果超級有意思——純腦力組的大腦呈現出最廣泛、最深度的神經連結,特別是在 delta 波段,顯示他們在進行更整合、更深入的內在思考。而使用 AI 的組別,雖然寫得也不錯,但神經連結相對較少,呈現出「認知卸載」的現象,也就是把一些原本應該自己想的事交給 AI 處理了。這也反映在語言風格上:純腦力組的語句比較個人化、富有反思性,而 AI 組的語言則比較像是蒐集來的資訊拼貼。 不過這不代表 AI 一定不好。研究也發現,隨著時間推移,使用 AI 的人開始進入一種「混合型共知模式」——也就是人腦和 AI 開始形成協作關係。這讓我們重新思考:AI 不只是工具,它也正在重新塑造我們的思考方式。 所以,當我們說「是我寫的」,那個「我」到底是哪個我?是純腦力的我,還是與 AI 合作過的我?這個問題,或許也值得你在寫下一篇文章時,好好思考一下。 📚 研究出處: Kosmyna, N., Hauptmann, E., Yuan, Y. T., Situ, J., Liao, X.-H., Beresnitzky, A. V., Braunstein, I., & Maes, P. (2024). Your brain on ChatGPT: Accumulation of cognitive debt when using an AI assistant for essay writing task (arXiv preprint No. 2506.08872). arXiv. https://arxiv.org/abs/2506.08872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Todavía no hay opinio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