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ios

  • EP80 積極的護生
    Jul 24 2025

    「粤讀者」: 勞杏玲 洛杉磯協會蒙市第一分會

    後期製作: 洛杉磯協會蒙市第二分會

    本期與大家一同「粵讀」星雲大師《迷悟之間1-真理的價值》中的短文:「積極的護生」

    Más Menos
    6 m
  • EP79 薰習的力量
    Jul 11 2025

    「粤讀者」: 勞杏玲 洛杉磯協會蒙市第一分會

    後期製作: 洛杉磯協會蒙市第二分會

    本期與大家一同「粵讀」星雲大師《迷悟之間1-真理的價值》中的短文:「薰習的力量」

    Más Menos
    6 m
  • EP78 情緒管理
    Jul 3 2025

    「粤讀者」: 勞杏玲 洛杉磯協會蒙市第一分會

    後期製作: 洛杉磯協會蒙市第二分會

    本期與大家一同「粵讀」星雲大師《迷悟之間1-真理的價值》中的短文:「情緒管理」

    閱讀全文:

      吾人的身體,好像是一個村莊,在人體的村莊裡,住了各色各樣的人物,例如心中就包括天、人、地獄、餓鬼、畜生等,五趣六道都有。除此之外,主人翁的村長,就是吾人之心,它的各種喜怒哀樂和憂悲苦惱的情緒,也助長了人體村莊中複雜的是非。

      情緒沒有定準,如:時而憤恨驕慢、時而昏沉懈怠;時而顛狂慳吝、時而驚慌失措。當一個人情緒不佳的時候,喜怒無常、蠻橫無理,做事前後不一、舉棋不定,讓人覺得很難和他相處。

      有情緒的人,就好像工廠裡的機器不順,有時運作正常,有時故障連連。有的人形容人的情緒變化如天氣,晴時多雲偶陣雨,讓人捉摸不定;當一個人長期處在陰晴不定、冷熱無常的氣候中,身體如何能健康呢?因此,一個人即使再能幹,絕不能情緒用事;情緒化是立身處世的障礙,用情緒做事不容易給人信任,當然也就不容易成功立業。

      過分情緒化是性格上的缺陷,是心智不成熟的表示;情緒化的人大都是非不分、事理不明。歷代暴虐無道的帝王將領,大致說來都是不能管理自己的情緒,結果導致國破家亡、身敗名裂。

      情緒化就是一種負面的情感。例如不平、不滿、嫉妒、沮喪等;顯發在外的,自然而然就表現出粗暴、蠻橫、乖張、無理的言行。因此,要用感恩、知足、慚愧、反省、樂觀、明理、感動、發心等對治之。

      當美麗的庭院裡有了雜草,就必須把它去除;當廚房裡有了垃圾,就要把它清理;當身上有了污垢,也要將它洗淨;當心理的情緒有病了,怎能不把它治好呢?

      語云:「一室之不治,何能天下國家為?」一個人要憑著正念、正勤、正道來做人處事,能透過般若觀照,正心誠意的做人,才能把人體的村莊治理得非常完美,使得上下有序、老幼尊卑各得其所,絕不會在情緒上計較。當一個人能夠把情緒管理好,才能找回心靈的主宰,也才能做自己的主人。

    Más Menos
    6 m
  • EP77 不逆人意
    Jun 19 2025

    「粤讀者」: 勞杏玲 洛杉磯協會蒙市第一分會

    後期製作: 洛杉磯協會蒙市第二分會

    本期與大家一同「粵讀」星雲大師《迷悟之間1-真理的價值》中的短文:「不逆人意」

    閱讀全文:

      人是群居的動物,在團體裡,如何受人歡迎?首先要能做到:凡事不執著己見,不主觀自我;對於別人的見解、看法,不能一昧否決,遇事何妨先設身處地替對方設想,如此才能在團體中不受排拒,進而發揮影響力。普賢菩薩十大願中的「恆順眾生」,就是對民意的重視,也就是「不逆人意」。

      「不逆人意」不是盲目的投其所好,不是鄉愿的曲意奉承;「不逆人意」是應世的慈悲、是處眾的智慧、是圓融人際的善巧、是廣結善緣的方便。佛教的「隨類應化、同事攝受」;儒家的「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都是化世的慈悲與智慧。能夠「不逆人意」,才能「應機說法」,才能「觀機逗教」。

      所謂「不逆人意」,就是凡對真善美的追求,必能「從善如流」,必不執著。有「不逆人意」性格的人,必肯「與人為善」,不但凡事OK,不輕易說NO,即使拒絕,也有替代。

      「不逆人意」就是對人的尊重包容。在生活中,兒女不逆父母之意,就是孝順;父母不逆子女之意,就是開明;屬下不逆主管之意,就是服從;主管不逆屬下之意,就是尊重;朋友相互不逆對方之意,就是知交。學習「不逆人意」,才能和平處事。

      現代人經常否決別人,要用「不逆人意」來修養自己。「不逆人意」是最高貴的修養,是最高尚的情操。佛陀十大弟子中,「解空第一」的須菩提,他對佛陀的尊重、順從,可以說「要他站,則不坐;要他坐,絕不站」;佛陀在因地修行時,身為須達拏太子,凡人民有所求,不論衣服、飲食、金銀珍寶、車馬、田宅等,甚至妻子兒女,無不施與,因此又稱「善施太子」。此外,禪師的「唾面自乾」、「老拙自倒」等,都非一般人所能為也。

      「不逆人意」的人做事能成;「拂逆人意」的人做事難有助緣。從政者若真能時時做到「民之所欲,常在我心」,必是廉明之吏,必受人民愛戴;修道之人,若能時時懷抱「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必是有德之士,必然道業有成!

      「不逆人意」,實乃處世的最高智慧與涵養!

    Más Menos
    6 m
  • EP76 分工與合作
    Jun 12 2025

    「粤讀者」: 勞杏玲 洛杉磯協會蒙市第一分會

    後期製作: 洛杉磯協會蒙市第二分會

    本期與大家一同「粵讀」星雲大師《迷悟之間1-真理的價值》中的短文:「分工與合作」

    閱讀全文:

      世間上無論做什麼事,合作才能成功;合作才有力量。例如,一個人的身體,眼睛要看,耳朵要聽,腳要走路,手要拿東西,嘴要說話,雖然功用不一樣,可是必須合作。合作,做人才能成功;合作,做事才能成就。

      人的手掌有五根指頭,單靠一根指頭無法提物;如果五指「合作」並用,才能成為一個拳頭而有力量靈活做事。

      又例如一根木柴,不容易燒得起火;一大把木柴放在一起,就能發出熊熊的火光。所以世間上一切成就,必須眾緣和合,必得集合眾多的力量一起合作,才能眾志成城。因此,人不要嫉妒別人,不要排斥別人,唯有大家合作,才能得到彼此的方便與順利。

      在一間房子裡,住了瞎子、啞巴與跛子三個人。有一天,房子失火了,情急之下,瞎子請啞巴馱負跛子,由跛子指引啞巴找到出口,瞎子跟隨在後,三個人終於「合作無間」的順利逃出火宅。這個故事說明,人只要肯合作,就沒有辦不了的事,就沒有成不了的功。

      宇宙人生中,地水火風,因緣和合,才能生長萬物;土木瓦石,條件具足,才能興建房子。礦物經過分子合作,才有合成化學、合成石油、合成樹脂、合成纖維等新產品;音樂表演要透過合奏、合音、合唱,才能發揮音域的寬廣和諧之美。商業經營,也有所謂的合股、合資、合夥、合作社之組織;國際間,也有合眾國、聯合國的政治形態。小沙石要「集合」才能堆砌成山丘;小水滴要「合流」才能匯聚成江河大海。合,才能大;合,才能高;合,才能好;合,才能成。

      合作固然重要,但也要懂得分工;分工才能各司其職,才能分層負責。一個團體中,主管要懂得授權,授權就是分工;部屬要懂得團結,團結就能合作。分工與合作考驗彼此的默契,就像「二人三腳」,必須默契十足,動作一致,才能在缺陷中發揮互補的效能。

      人體中,眼耳鼻舌各司其職,就是分工;五指握拳成掌,就是合作。但是,六根要能互用無礙,拳掌要能舒卷自如,才能成為一個五官健全、根身正常的人。在軍事作戰上,也有所謂「分進合擊」,經由不同的路線分別向目標包圍,才能一舉殲滅敵人。所以,當合作時要全力以赴的合作,當分工時也要做適當的分工。能夠分工合作,團體才會健全;懂得合作分工,人際才能圓融。

    Más Menos
    7 m
  • EP75 三世因果觀
    May 29 2025

    「粤讀者」: 勞杏玲 洛杉磯協會蒙市第一分會

    後期製作: 洛杉磯協會蒙市第二分會

    本期與大家一同「粵讀」星雲大師《迷悟之間1-真理的價值》中的短文:「三世因果觀」

    閱讀全文:

      面對謎樣的人生,有的人回想過去生中,自己做了什麼?也有人妄想來生不知道會如何?更有人怨歎此生種種的不如意。其實迷時不解,悟時始明,正如《三世因果經》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鑑古知今,有現知未,這不是「三世生命,一偈可明」了嗎?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因果循環,明明白白,偏偏有人對因果生出許多誤解,理由是:有的人作惡多端,但他一生榮華富貴;有的人善良有德,偏偏窮途潦倒。「善無善報,惡無惡報」,如此何來「因果」之有?如此「因果」,怎能叫人信服?

      其實,因果是通於三世的,不能只看一時。道理很簡單,假如一個人過去在銀行裡儲蓄了很多存款,現在雖然作奸犯科,你能說不准他提用存款嗎?如果有人往昔負債過多,雖然現在做人善良,然而欠債還錢是必然的道理,你能因為他現在很有道德修養,就不用還錢了嗎?善惡因果,有一世的、有來生的、有多世的;善惡因果,不是不報,只是時辰未到!

      再說,因果也有因果的原理,例如,健康有健康的因果,你要健康,就要保持身心的愉快,要過正常的生活,要有保健的習慣,而你不行此途,妄想念佛行善來求得健康,如此不合乎「如是因,招感如是果」的原理。所以,你要發財,你就必須勤勞生產;你要名譽好,你就必須有人格、有道德,須知健康有健康的因果、道德有道德的因果、經濟有經濟的因果、信仰有信仰的因果,吾人可不能錯亂因果。

      因和果之間還有一個「緣」,因果是不能改變的,但是因為有「緣」的加入,其因果之間的關係就不一樣了。例如一棵大樹的長成,本身的種子可以決定果實的酸甜、大小,但是成長過程中的土壤、水分、肥料、空氣、陽光等助「緣」的條件好壞,都可以影響結果的品質,因此,「因緣果報」,誠信然也!

      吾人的生命,推之往昔,可謂「無始」而來;望之未來,可說無窮無盡,在此「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之中,生生不已,業報歷然。吾人現在的窮通得失,睽之三世,因果真乃絲毫不爽也。

    Más Menos
    6 m
  • EP74 感應的原理
    May 22 2025

    「粤讀者」: 勞杏玲 洛杉磯協會蒙市第一分會

    後期製作: 洛杉磯協會蒙市第二分會

    本期與大家一同「粵讀」星雲大師《迷悟之間1-真理的價值》中的短文:「感應的原理」


    Más Menos
    6 m
  • EP73 信心是寶藏
    May 14 2025

    「粤讀者」: 勞杏玲 洛杉磯協會蒙市第一分會

    後期製作: 洛杉磯協會蒙市第二分會

    本期與大家一同「粵讀」星雲大師《迷悟之間1-真理的價值》中的短文:「信心是寶藏」

    閱讀全文:

      已故哲學家方東美先生,曾在一次游泳時險遭滅頂。當他在水中掙扎時,忽然念頭一轉:我是一個哲學家,面對生死,怎麼可以如此驚慌失措呢?後經自己放鬆心情,竟然藉著水的浮力浮出水面,因而得以生還。這說明一個人只要對自己有信心,就能產生力量。

      信心就是我們內心的寶藏,只要我們心中有信仰,就會產生信心;有了信心,就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現代人只知向外尋找能源;然而外在的物資即使再豐富,終究有告磬的一天,因此世界各國為了解決「能源危機」,無不派遣專家上山入海,到處探勘、開發能源。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開採能源的專家,只要我們懂得「反求諸己」,向自己的內心開採信仰的財寶,人生就會更富有。

      信仰就是對真理信受奉行;能夠對所聞所解的道理信而不疑,當下就能獲得身心的清淨;產生無比的力量。老婆婆一心虔念「六字大明神咒」,雖然錯念成「唵嘛呢叭咪『牛』(吽)」,然而因為深信不疑,竟能使計數用的豆子不必手拿而主動歸位,這就是信心的力量。

      信心與人生的關係密切。從許多名詞、用語中可以獲得印證,諸如信念、信服、信任、信奉、信守、信行、信賴、信譽、信義、信施、信解、信願、信條、信物、信託、信用卡、信用狀等;甚至鳥類中也有「信天翁」、大自然也有潮信、花信等。過去佛教有以衣缽為信,皇帝以玉璽為信;君子則以信譽為信,朋友更以有德為信。

      做人要守信用,更要有信心;有信心的人,凡事「信守不渝」,何愁做事不能成功?僧璨大師的《信心銘》說:「至道無難,唯嫌揀擇。」有信心才能遠離一切對立、差別、是非、得失之妄念,而住於平等自在之境地;《華嚴經》說:「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如果對真理狐疑不信,安能契入佛道?

      信心是失敗時的火種,往往在你摸索的黑夜裡,照亮前面的路途。《信心門》之歌說:「世間的財富,要用信心的手去取;遼闊的江海,要用信心的船來渡。豐碩的果實,要用信心的根生長;無盡的寶藏,要從信心的門進入。有信心就有希望,有信心就有力量。信心是道德的根源;信心是智慧的媬姆,信心門裡有無限的寶藏。」

      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對自己缺乏信心,是失敗的主要因素;有信心不但能成就世間的功業,更能長養出世間的菩提道業。世間上,還有什麼比信心更珍貴的寶藏呢?

    Más Menos
    7 m